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聰明女孩需背下來


1、收到甜言蜜語的簡訊,記得微笑,然後刪除。

2、想辦法努力賺錢,而不是如何省錢。

3、憤怒的時候,數到30,再說話。

4、喜歡的東西自己努力買,不要指望別人送。

5、少喝果汁多吃水果,少吃零食多喝水,少坐多站,少想多看,少說多做,少懷舊多憧憬。

6、永遠不會再有第二個男人像爸爸這樣愛妳,所以最愛的男人當然是爸爸。

7、不要24小時都想念同一個人。可以分一點給家人和朋友。

8、不要認為找個有錢男人就什麼都有了。世上年輕的女孩,多的就像架上的可樂,喝不喝都無所謂。

9、吃下去的就堅決不再吐出來,所以吃之前要想清楚。

10、寂寞的時候,不要聽慢歌,懷舊或者膩死在網上,站起來做運動或者去找朋友八卦。

11、看透的時候,假裝沒看透。

12、工作的你,和遊手好閒的你,絕對不是同一個人。

13、做好防曬,但記得適當地曬曬太陽。心情也會進行光合作用。真的。

14、真正看中的東西就買,不要借錢,想清楚之後再決定,決定之後就不要後悔 。

15、銀行卡的密碼不要用男友的生日。

16、永遠不要向從前的戀人訴苦。

17、出門之前,根據步行的時間和強度考慮要穿的鞋子。

18、要讀好書,提高品味。

19、可以挑便宜的衣服,但記得自己的品味比這個價位高。

20、桌上的護膚品永遠比化妝品多,貴,好,對於女人來說外養不如內調。

21、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哪怕隻言片語。

22、可以不認同,但學會尊重。

23、注重內心,但不忽略外表。

24、做不了決定的時候,讓時間幫你決定。如果還是無法決定,做了再說。寧願犯錯,不留遺憾!

25、打電話的時候記得微笑,對方聽得見。

26、每月記帳,每月儲蓄。

27、瞭解潮流,但不必跟風。

28、看起來多大年齡,就有多大年齡。

29、相信愛情。

30、如果發簡訊給你喜歡的人,他不回,就不要再發。

31、不要為了任何人任何事折磨自己。比如不吃飯、哭泣、自閉、抑鬱,這些都是傻瓜才做的事。

32、穿有質感的衣服,找有品質的男朋友。他不一定很有錢,但是一定要能讓你有安全感和開心。

33、如果決定離開一個人,行動要快一點,快刀斬亂麻;如果決定愛上一個人,時間拉長一點,看清楚是否適合你。

34、閒情時候自己煮花茶煮咖啡喝,或者做茶點吃,放一段柔情音樂,翻閱幾頁好書,然後睡個懶覺。

35、學會承受痛苦。有些話,適合爛在心裡,有些痛苦,適合無聲無息的忘記。

36、任何場合,保持應有的涵養。學會說謝謝、辛苦您、對不起。做錯了事要懂得道歉。

嗨過夜的十種情趣遊戲


1、激情寫真

兩人其中之一先扮演攝影師,另一人則充當模特兒。後者必須任由前者擺佈,然後做出對方所指定各種撩人的姿勢,輕鬆地在鎂光燈下盡情展現屬於妳自己的性魅力,再將角色互換。妳可以只用相機甚至是手機進行拍攝,不過要注意檔案保密的問題,避免冠希事件再度發生。

2、色情電影

勇敢的打開妳的攝影機,把你們的恩愛過程錄下來,自己偷偷扮演一次 AV 男優或女優,想學暮光之城把床弄壞的床戲,或是上演惡員外強佔民女都可以,所有歡愉大膽的畫面,都能盡收眼底,但是也請注意拍好的檔案別外流或失竊囉,否則下次在色情網站中看到的男主角或女主角,極可能就是閣下您了。如果真怕有這種糗事發生,看過後就在兩人眼前把它洗掉吧!

3、玩鏡子遊戲

定下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內只要對方做什麼,妳都得照做什麼。這是一種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挑起興奮感的簡單遊戲。

4、脫衣全秀

調暗妳室內的燈光,在朦朧中穿出妳最性感的那套衣服,再播放令人神魂顛倒,心神悸動的美妙音樂,為妳的伴侶展開一場再原始不過的私人脫衣秀。

5、蒙眼愛撫

把對方的眼睛蒙起來,然後運用家裡面任何可以找到的大小物品,來愛撫伴侶敏感的裸體看看他能猜出多少件。

6、餵食猜謎

拿一條毛巾或手帕把妳伴侶的眼睛蒙起來,再餵他品嚐各種不同的食物,每次一口就好,看看對方是否辨認的出來自己吃的食物是什麼。設想周到的小編為大家準備了示範影片,請參考電影《Nine And A Half》的經典餵食片段.

7、延遲滿足

兩人先來一場激情性愛,但只要妳覺得快要達到高潮時,就先讓自己暫停並冷卻下來,然後再次開始尋求高潮,甚至可以用綑綁來加強欲求不滿的難耐,如此反反覆覆進行至少 1 小時以上,然後讓高潮累積到最後一次發生

8、陌生性愛

伴侶其中一人先獨自前往酒吧,再假裝和對方認識並搭訕,像是揭開一場美麗的初次相識。妳可以試試哪些開場白對勾引他有用,哪些不夠具有吸引力,然後,盡情獨享伴侶給妳的意外回饋。

9、交換性別

很簡單,就是男人假扮女人,女人也假扮男人,妳都可以隨心所欲的扮演她/他,等你們玩夠了再把角色扮演對調回來。好吧這或許有點好笑,但說不定妳的另一半把這個幻想藏在心裡很久了,就當作聖誕禮物囉!

10、綜藝時間

兩個人都找一些小紙片,一個個寫下你們曾經偷偷渴望或好奇過的性行為,然後蒐集在某頂帽子或大碗之中。接著隨便抽出一張,討論上面的主題,如果兩人都同意的話,就試試這種做法。此法對分享彼此的慾望來說簡直是棒透了。

以上的 10 個遊戲難度都不高,與其在節日到餐廳人擠人,不如找個厲害的民宿或摩鐵,好好親密一整晚 (隔天早上退房前還可以早晨性愛健康一下,這樣的行程太值得推薦了)。不過要提醒大家:遊戲內容都得要兩情相悅才行,不能有所強,更要注意安全,才不至於 “掃性” 喔!

想看到彩虹 就得忍受下雨


很多事情,你越當它是一回事,它就越是個問題;你越不當它是一回事,它也就越不是個問題。

假設我現在要將一顆桃子的果核,扔進距離我十公尺遠的垃圾桶內,而我很在意是否能成功,甚至跟人打賭,這就形成一股壓力。相反的,如果我是漫無目的地扔進樹林裡,一點都不在意它掉到哪裡去,便不構成壓力。

當一個傭人或下屬在看你,你可以很輕鬆自在;但是當一位大人物、大老闆或是你的頂頭上司看著你,你就會變得緊張不安。為什麼?原因就出在你很在意。你會顧慮:「我要怎麼表現才得宜,要怎樣才會讓他留下好印象。」你越在意,就越不自在。

有時我們明知道某人不可理喻,他說的話都沒意義,但你的心情還是受到影響,原因出在哪裡?也是因為在意。

有個先生在公司的人緣很好,可是有一件事讓他覺得很苦惱:有位同事經常在主管面前打他的小報告。他自認沒有對不起那位同事,不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縱使其他同事都向著他,認為對方太小心眼,甚至連主管都告訴他,他不會在意那些無聊的話。但他還是耿耿於懷,也因此連續幾個晚上睡不著覺,半夜在床上翻來覆去。

有一天他的太太忍不住問他:「為什麼會睡不著覺?」他告訴太太事情始末。

他太太問:「他向主管打小報告,有用嗎?」他回答:「一點用也沒有,主管和我感情很好,不會受他影響。」他太太說:「不對,打小報告有用,他讓你睡不著覺。」

為什麼人會如此在意?說穿了都是因為太在意自己。

比方有人講一句話,你不喜歡,你就會一直思考:「他為什麼要講這句話,他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因為你很在意那個「我」,你的心情就會被這句話左右。

為什麼人常會生氣?道理也一樣。當你說:「他竟然『對我』說那種話!」你的敵意馬上就會升起。如果把「我」拿掉,剩下「他竟然說那種話!」,你還會那麼生氣嗎?

你去看車子。那些車子原本與你無關,然後你買了它,你就會很在意,當它被刮、被撞,你就會覺得心疼難過,對嗎?

當你說這是「我的」老闆、同事、朋友;這是「我的」先生、太太、孩子,你的喜怒哀樂就會受他們影響,為什麼?沒錯,也是因為那個「我」。

所以,當你在意某人或某事時,想想看,你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是不是你自己?

你太在乎你的所有物:你的利益、你的形象、你的原則、你的期待、你的面子、你的表現 …..,對嗎?

有個人一直抑鬱寡歡,因為他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經常把自己搞得疲憊倦怠,為了擺脫這種情緒,他決定到遠處旅行。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很偏僻的少數民族部落,發現這裡的村民似乎都非常喜樂。每天晚上,人們吃完晚飯,就在一片空地燃起營火,樂師們彈起他們心愛的樂器,男女老少一起載歌載舞,直到盡興才歸。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那麼的快樂,為什麼呢?他百思不解。

一天晚上,在村民們跳舞的空檔,他與一位年長的樂師攀談,他問樂師:「為什麼你們總是那麼快樂?」老樂師聽了他的話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彈起一首古老的曲子,然後對他說:「年輕人,你也來一起跳舞吧!」但你要記住,不論我彈什麼曲子,你都不要受我的影響,而是要學會按照你自己心中的那支曲子跳舞。我相信你會找到答案的。」

就這樣,他真的跟大家跳了起來,雖然整晚都在跳,但不知怎麼回事,一點都不疲憊,他覺得自己完全放開,那是一種過去從來沒有感受過的自在和快樂。就在這時,他突然明白,原來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快樂,就必須按自己的曲子跳舞。

你也明白了嗎?如果你一點都不在意自己的表現,又怎麼會有壓力?如果你能放下你的形象、你的期待、不再把自己當一回事,又怎麼會放不開或不快樂呢?

英國作家卻斯特頓說:「天使之所以能飛,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看得很輕。」你覺得生活沉重,那是因為你把自己看得太重。

當你一直想著自己,自然會變得封閉,你很容易就陷入「我執」,陷溺在自己的焦慮、憤怒、痛苦、挫折、抑鬱、嫉妒和怨恨裡。反之,當你忘了自己,連帶許多煩惱和問題也跟著忘了。

人們常說:「我放不下。」你越把自己當一回事,就越放不下,因為你真正要放下的,就是那個「我」。

生命陷阱的省思


獵人設陷阱捕捉動物,來販賣或果腹;歹徒設陷阱騙取財色,來滿足其慾望;我們卻設陷阱讓自身受苦、受難、受怕、受傷。 生命本來是優遊自在,但由於自己的無知便佈下天羅地網來障礙本身。

何謂陷阱?即是錯誤的知見!因為它可讓人受苦、煩惱、恐懼、不安。如果沒有偏差的觀念,我們是不容易有負面的情緒、消極的想法、偏激的言語、不當的行為、強烈的反應。因此我們要趕緊找出生命的陷阱,不要一味的傷己傷人而不自覺,到最後遍體麟傷,悔時已晚。

諸位當自我觀察其心,雖然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是人性的弱點及偏見卻是一樣的。

1、人要自由,卻又想命令、干涉、限制、掌控別人。

2、人要尊重,卻又不懂得尊重別人,常傷人還不自知。

3、人要隱私,卻又想打聽別人的隱私、說人的是非長短。

4、人要關心,卻又我行我素,不願付出愛心、耐心去主動關懷別人。

5、人要暸解,卻又懶得了解別人,因為連自己都不想暸解。

6、人要包容,卻又不斷的攻擊、傷害對方,甚至不願意寬恕曾對不起他們的人。

7、人要順從,卻又不想聽別人的觀點、建議、解釋,而一直否認或是輕蔑對方。

8、人要安穩,卻又常讓自身處於危險、不安、動盪、敵對、仇視的狀態下。

人要快樂,卻又時常起無奈、不滿、不悅、難堪、恐懼、陰影,讓自己活在悲情裡,好像永遠都是受害者。

9、人要有智慧,卻又時時生起無明來傷己、傷人,傷害一切萬物,將高尚的人格,變得相當卑劣。

10、自我生命,自己去開創;自設的陷阱,自己去拆除。

請好好疼愛自身,請好好護佑他人,請好好愛惜萬物,請好好珍惜擁有的一切。

在新的一年開始,讓我們一起共同找出自己的生命陷阱,避開之!

DNR放棄急救同意書


「Clear…Shock!」電擊器、強心針、插管……神色凝重的醫護人員、手足無措的家屬,這一幕不是電影,是每天在醫院上演的生命悲歌。

衛生署長楊志良一句「末期病人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與醫療資源」,引起討論,也點出臨終病人的重要課題。每個人都希望生命有個圓滿的句點,卻常在臨終前經歷無意義的痛苦。「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許我們「善終」的權利,很多人卻不清楚什麼是放棄急救同意書(DNR)、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不管你幾歲,預先安排人生的句點,是你現在就該開始思考的問題。

黃勝堅(台大醫院外科部醫師)

阿枝阿嬤受糖尿病所苦已5年多,她一直不願意鋸掉自己那一條腿,她常說:「我寧願死,也不要少一條腿!」家人雖然擔心阿嬤病情的惡化,但也尊重她的堅持。

然而隨阿嬤病情愈來愈嚴重,當醫師與家屬試著與阿嬤談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時,阿枝阿嬤反不同意,她堅持要插管。

阿嬤這個抉擇,與醫師預期的答案完全不同。進一步的旁敲側擊後,醫師才了解阿嬤的想法。

阿枝阿嬤年輕時,來不及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她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現在自己即將面對死亡,可是孩子們都還在國外…,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後與她一樣「未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不希望孩子經歷她所受的痛苦與遺憾,因此她決定插管,她要讓孩子們能見到她最後一面……

(引述自陳榮基教授的小故事)

即將面對死亡的人,心裡所牽掛的不是死亡的來到,而是活著的人是否能好好的活下去。這讓我想起陽明附醫陳秀丹醫師的一句話:「死亡深層的意涵,是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這句話讓身為醫療團隊的我們了解,死亡照顧的過程中,不能忽略的還包含了家屬。

面對疾病與生死的十字路口,要做決定的人是那樣的徬徨、恐懼與擔憂。家人間如果事前沒有過充分的溝通,往往不清楚病人意願為何?只能主觀的猜測。

家屬看到病患所受的折磨,何嘗不是萬般的不捨,但深怕任何一個決定,帶來無法承受的後果。

身為醫療人員,每天有如此多的生命與自己擦身而過,愈發現「預立醫囑」的重要性,讓家人了解我們對自己醫療上的決定,是讓生死兩相安的關鍵。

當然在台灣的文化氛圍下,DNR(Do Not Resuscitate)是個難以開口的禁忌話題,只是「不談」只增添了病人及家屬間意願的漸行漸遠。

站在醫療的角度,簽了DNR不是出了事什麼都不做,DNR只是「善終」的起點,只是讓家人有預先的共識,只是使病人的自主獲得尊重。

站在一位醫師的角度,DNR不是「放棄」,只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就如同台大邱泰源教授說的:我們會盡力「拚」,有機會時「拚救命」,沒有機會就「拚尊嚴」、「拚善終」。

醫療技術愈來愈進步的今日,醫師、病人及家屬反而愈來愈不能接受醫療是有極限的事實,「接受生命的極限」與「放棄」是不同的,我們需學會分辨這兩者間的差別。

想像一個有漏洞的容器,不斷的加水,是永遠無法填滿的,所以面對重大的醫療決定時,應該思考:您的決定,到底是延長死亡的過程,還是生命本身呢?或許答案就會更加清楚了。

女兒跪


一個肝硬化末期的爸爸,全身臘黃、肚子漲得大大的插著鼻胃管,由三個女兒連扶帶撐著,一路喘進醫院。

醫生一看病人情況不對,馬上進行急救,準備插氣管內管,沒想到病人看來像個國中生年紀的二女兒立刻出言阻止:「醫師叔叔,不要幫我爸爸插管,他是末期病人。」

醫生聽了很不高興:

「這樣還不要插管?那你們來醫院做什麼?」

高中生的大女兒哽咽的說:「如果醫生你判斷我爸就要死了,那我們就帶他回家,我們還能幫忙他撐著,好好的陪在他身邊。如果說我爸爸還有一段時間,三四天或一兩個禮拜,我爸爸喘成這樣,我們姐妹沒有醫學專業知識,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醫生你可不可以先打個嗎啡,讓我爸舒服一點就好?」

「妳爸爸現在這樣,不急救,不插管,直接要打嗎啡,萬一一針下去人出了人命,那是要算誰的錯?」

喘得說不出話的爸爸眼神絕望,吃力的揣著大女兒手不停搖晃,大女兒再怎麼裝鎮定,也掩飾不了害怕:「我爸說他受夠了折磨,再也不要這樣喘下去,該簽什麼放棄急救的文件,我們都同意都簽。」

簽完DNR後,醫生說:「那我幫妳們爸爸找間病房好了」

電話打到內科問,內科說:「他都已經這樣了,沒有什麼可治療了呀!」

打到加護病房,加護病房說:「滿床吶,一時之間也調不出床位來!」

醫生從病歷上看到外科曾幫這個爸爸開過刀,打電話把狀況說一說,然後問我可不可以收這樣的病人?

「好吧,我收!」心裡也不忍那垂危的父親,和三個年紀不大的女兒們,只能窩在急診的走廊上,眼睜睜看著爸爸受苦,卻又束手無策的抹淚乾著急。

病人送上來了,住院醫生一個頭兩個大:「主任你收這樣的病人啊?我們真的已經都幫不上什麼忙了,要怎麼照顧啊?現在要寫住院病歷,待會兒就得寫出院病歷了!」

資深的護理長更是直言:「這種病人,不用四小時就走人了。」

「這種事,請大家勉為其難吧,別讓三個姐妹太難過、太無助了。」我硬著頭皮說。

住進一間三人房的床位,其他兩床病人和家屬一看,流露出的神色,讓三個女兒難堪又不安。

護士看了也覺很不妥,又回頭找我想辦法,總算喬出間隔離病房來,讓他們可以單獨相處。

「爸爸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妳們就在這裡好好的陪陪爸爸吧!」我實話實說,雖然為了她們爸爸,我被同事唸到臭頭,但也不能就丟下撒手不管。

不過我們的資深護理長還真神準,三個半鐘頭後,那位爸爸過世了。

住院醫師忍不住搖頭:「看吧,收這種病人,住院病病歷才剛寫完,現在又要開始寫出院病歷了……」。

往生室推車來了,簡單的遺體整理後就往外推走,三個女兒跟在車後嚶嚶哭泣,經過護理站的時候,姐姐拉著兩個妹妹跪下去,向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磕頭:

「謝謝醫生叔叔,謝謝護士阿姨,沒把我爸爸丟在急診走廊上等死,沒人管,沒人理,謝謝你們,謝謝。」

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被突來的震撼,震到寂靜無聲,剛還在碎碎唸的醫生悄悄低下了頭、護士眼眶泛紅;護理長忍不住跑出來,抱著三個女孩,輕聲的安慰,眼淚,卻也跟著掉個不停。

想想看,如果沒有病房收治這個病人,不願收治這個病人,讓這個爸爸真的死在急診的走廊上,這三個年齡不大的女兒,在往後的人生,因為這個事件,對人情世故,對這個社會的觀感,會產生什麼樣的偏差?甚至怨懟?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大家紮紮實實上了一課:雖然救不了爸爸的生命,卻救了他的三個女兒,給了她們人性可貴的溫暖 - 雪中送炭。

她們就算孤貧一身,也不曾被遺棄、被不聞不問過!

老天爺讓醫生我們穿上這白衣,賦予的責任絕對不是只有治病與救命!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的基層社區照護,能夠照顧死亡,女兒們也不必千辛萬苦把父親送到醫院。

台灣民眾要能夠壽終正寢,社區生命末期照護還有得努力!

有時候您贏了 但其實您輸了


一對年輕的夫婦正在所租的小套房裡為著添購新家具的事情而鬧彆扭,女的口才犀利,男的剛毅木納,過沒多久作老公的就已處於挨轟的態勢。

不一會兒,兩個人都嚷得精疲力盡,說不出話來。

這時前幾分鐘一直被迫採低姿態的先生忽然開口了,他感慨地對他所愛的老婆說:「老婆,就算妳講得全都對,但為了辯贏我而毀掉一整個晚上的氣氛,值得嗎?」

「為了辯贏我而毀掉一整個晚上的氣氛,值得嗎?」雖是短短的幾個字,確多麼值得我們這些講求「贏」為目的的現代人省思啊!

我很喜歡一句名言「有時候您贏了,但其實您輸了!」

可不是嗎?有時候您贏了面子,但其實您輸了感情;有時候您贏了口舌,但其實您輸了形象;有時候您贏了好處,但其實您輸了友誼,總之,有時候您看似贏了,實際上您卻輸了!

待人處事固然應該「據理」,但卻不一定要臉紅脖子粗地在那兒「力爭」!

理直氣「和」的態度絕對比理直氣「壯」更易為人所接受。

這世界上有四種人:

第一種人:沒有立場,不講道理,態度也不好。

第二種人:沒有立場,不講道理,態度卻很好。

第三種人:有自己的原則,也很會講理,但表達方式卻很「衝」。

第四種人:很有立場,很講道理,溝通方式也很溫和。

如果將這四種人各配上一個形容詞,我們可以說:

第一種人,是徹底的「可憐人」,因為他將一無所有。

第二種人,是鄉愿型的「濫好人」,因為他實在缺乏立場。

第三種人,是橫衝直撞的「機器人」,因為他雖然邏輯無礙,卻不懂與人相處的藝術。

第四種,是「最可愛的人」,因為他們就是像天使一般。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成為「第四種人」,您才會是一個真正的贏家!

在人際互動間,您會顧此失彼嗎?

您常「看似贏了,但卻輸了」嗎?

實在值得您深思咀嚼之。

做人不講理,是一種缺點,做人硬講理,是一個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