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職場生存守則:記住,老闆無能是普遍的常態!


工作的抱怨,多半都是衝著老闆來。對長官的怨懟,就像是全民的消遣娛樂,隨著咒罵老闆的無能,每日的挫折壓力,也有了舒緩的出口。

只是,有兩個你必須認清的事實,那是你怎麼抱怨都無法改變的。

事實一:認為老闆無能是普遍的常態

「每個人都會晉升到無法勝任的位置」,這是美國管理學家彼得(Laurence J. Peter)所提出來的「彼得原理」。

他主張在一個科層嚴明的組織中,一個工作者因為表現良好,而被拔擢到更高的職位,最後終將會升遷到再也無法勝任的職位。

結果組織的悲劇是,每一個職位都被不適任的員工所佔據。

如果你總是覺得老闆無能,請別急著怪罪,這只是「彼得原理」的具體展現。領導關乎行動,而不是位置,老闆到了那個位階,不等同於具有完美無瑕的領導力。

事實二:你打不贏你老闆

無論你的上司是缺乏管理的能力,或者是專業技術不夠,結果都一樣。

你的熱情被扼殺,你的生產力也大受影響。

但是《共鳴領導學》一書的作者安妮.瑪琪(Annie McKee)提醒,「現實就是,這個人在組織裡比你更有權勢!」

所以,不論覺得長官如何無用,除非你想要毀掉你的事業,否則,不要隨意挑起你一定打不贏的仗。

雖然辭職不幹是一個選項,但並不是唯一的。你可以先試試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試圖理解

在你大聲嚷嚷上司無能之前,先確認中間的誤差。瑪琪表示,「在你評斷老闆之前,先看看你自己。」

因為大部份的人看待上司總是存在著盲點。你也許嫉妒他的位子,或者你天生就愛反抗當權。

不要假設你自己懂得比老闆多,你不在你主管的位子上,基本上就無法從他的高度和廣度考量事情。同時,絕大多數員工也常常無法理解老闆面臨的壓力。

一個好的主管多半會為你緩衝迎面而來的壓力。因此,在你粗魯地處理你和上司的關係之前,請試著去理解他的處境,謹慎你的判斷,避免造成不公平的偏見與對待。

方法二:尋求協助

尋求外部意見,不代表無病呻吟的抱怨,而是設法去解釋你遇到的狀況,是如何影響你和你的工作,並且聽取建議。

華頓商學院的教授麥可.尤辛(Michael Useem)認為,「這不是密謀造反,而是確認你的觀點。」外部人往往能夠提供另外的觀點,或者是貢獻有幫助的建議。

方法三:管好你自己,而不是衝著老闆來

別忙著計量老闆的無能程度,完成任務還是你的第一要務。試著不要抱怨太多,也不要暗中破壞老闆的指示,要認清,這不僅會傷害公司,對你的傷害更大。

你不需要去掩護他的錯誤,但是去做對組織最好的事。因為你知道這對於整個團隊是好的,那麼就去做吧!

方法四:讓情緒影響降到最低

很多人會抱怨,糟糕的上司毀了我的生活。

「一旦你變成受害者,你就喪失了主導權,」瑪琪建議,聚焦在工作上讓你開心的事,而不是悲劇中。健全你的心態,避免被負面情緒侵襲。我們有決定自己情緒的選擇權。

面對豬頭老闆三禁忌

一、不要直指老闆的無能

告訴一個人自己不這麼認為的事,一般沒什麼幫助。直指老闆的無用,更容易流於情緒反應,或者淪為對人不對事的無效溝通。

倘若老闆無法幫助,那不妨邀請他一起解決問題,並且試著準備多種選項,例如詢問,「如果我們試試這種方法,你覺得情況將如何?」

二、不要直接去找老闆的老闆

瑪琪提醒,「如果你想要揭發他無能的真相,那你最好先搞清楚組織內政治的現實。」謹慎點,不要傻到莽撞地去告御狀。

沒有任何一個老闆,會為了一名員工犧牲一名主管。

三、不要全然地堅持下去—你要有應對的底限和策略

堅持不懈是美德,但是如果你持續做令自己痛恨的事,只是鑽牛角尖地往死胡同走去。

如果你受不了老闆的無能,卻又沒有積極的應對策略,那麼就去找新工作吧!這樣的工作經驗並不是浪費時間,因為這讓你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有正確的心態,同時避開危險的情境,就算老闆是豬頭,你還是可以活下來,並且揮灑自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