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不是單身公害 是單身迫害
這個時代真想當單身貴族,仍得臉皮盡可根硬、非常有自信又不怕不平等待遇才行!
在台灣「單身」貴族,絕對比歐美來得困難。
規定女性婚後必須自動辭職的單身條款,在大眾撻伐下已然聲銷跡匿,但另一種非關男女、看來好像理所當然、隱性的單身迫害條款,則在大眾潛意識默許下,悄悄地持續進行。
「單身,經濟再寬裕,在台灣都不是貴族。」一位性喜獨自進餐的朋友感歎:「我每一次進好一點的西餐廳用餐,很多侍者都會用『這個人好奇怪』的眼光看我。有的西餐廳,明明空位很多,看我只有一個人,就會在帶位時訓練有素地補上一句:『如果等一下還有一個客人,可能要和你並桌哦!』強調舒適優雅與悠閒的餐廳,竟然可以用這種方式對待獨自來的客人!」
一位不喜歡呼朋引伴看電影的朋友也發現,一個人買電影票,不管你多早到,電影院一樣捨不得把好位子讓給你。
台灣社會,「單身(未婚或喜獨自活動者)的貴族實在不吃香。反觀歐洲國家,餐廳對單獨進餐者司空見慣,絕對會認為先來者優先,讓「單身」者也能保有一整張桌子,不會把他們看成「阻礙空間利用」的人。至於那些超過適婚年齡又常獨自活動的單身族,生活中所受的單身迫害,則更是一言難盡。
如果你長得人模人樣,一個月會聽到N次的「為什麼不結婚?」如果你長得很抱歉,他們會在你背後討論N次「她為何嫁不出去」或「他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所以不少單身族視參加喜筵或親友聚會為夢魔。
由於不可能去嫁印尼新郎或越南新郎,女生看來更沒前途。我曾聽一個女子自我調侃道:「如今年過三十,身邊又無男友,時時處處都不能發脾氣,否則不管我是不是處女,他們一定會叫我老處女。」
美國女作家Erica Jong還指出,最憎恨逾婚齡單身女子的還是已婚女人,「放棄了工作、藝術和知性生活來養兒育女的女性,很自然地會怨恨不需放棄這些東西的女人。」
數年前有人隨口提出「單身公害」一詞,單身女人個個看來更像會誘拐良家已婚男。
從前人家拿這個問題來問我,我會直接說此詞危言聳聽。前不久我倒在史書中找到類似的問題與解答。
傳說劉備治蜀時下令禁止釀酒,執行命令的官吏在百姓家中收到酒具,就要處罰人家,有一天劉備的小舅子簡雍和他上街,看到一男一女一起走路,就向劉備指控:「這兩個人準備姦淫,趕快抓起來治罪!」
劉備一頭霧水,問啥緣故,簡雍振振有辭地說:「他們兩人身上,都有姦淫的工具!」劉備大悟,就把所有持有釀酒具的人給放了。
單身公害的指責,和上述指控有何不同?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個時代真想當單身貴族,仍得臉皮厚耳根硬、非常有自信又不怕不平等待遇才行。
我想,我或多或少也受過單身傷害。
有個星期天早上八點多,我被門鈴聲吵醒,一位歐巴桑來勢洶洶站在門外。
「樓下門口的垃圾是不是你丟的?」
我惺松著眼,請她重述一次。第二次,她說的是:「以後垃圾不要丟在門口。」
我莫名其妙地看著她,有點生氣,以肯定的口吻告訴她說:「我——絕——對—— 沒有——做——這件事。」我也說了兩次。
她竟還不走,訓起我來:「你知道現在垃圾是定點定時收集的,要自己拿出去吧?」
笑話!實施了半年,我豈會不知?我家大門後還貼著本區倒垃圾的地點時間表呢!
「我知道。」我的臉色一定很難看。
「你得要倒垃圾!」
我愣住了——本棟大樓中住戶不多但也不少,這人怎麼會認為,我一定是犯人呢?
推想來,只有我是單身。其他的女人,都是家庭主婦。她腦袋裡可能是這麼想的:「到現在還不結婚的女人,一定不會做家事,所以一定是她!」你說對吧!
我只好告訴自己,很多人嫉妒單身,聊以自慰。總得自我安慰。總不能因為逃避單身迫害就去結婚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