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把臉洗乾淨


許多人洗臉時常使勁搓揉,深怕髒汙洗不乾淨,這是非常要不得的。

太用力不但不會洗得更乾淨,還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正確洗臉的方法:

1、有化妝或使用防曬產品的人,洗臉前要先卸妝。

尤其彩妝產品黏著力強,含有較多色素、粉體及油性成分。

一般洗臉產品無法完全清除,需靠卸妝產品幫忙。

2、長頭髮或有瀏海的人,洗臉前最好先用髮夾、髮帽等固定頭髮,露出需要清潔的範圍。

清洗時,除了額頭、鼻子及兩頰之外,嘴巴周圍、眼皮、下巴、髮際及鬢角等也要確實清潔。

3、有些人會使用刷子或海綿來洗臉,其實雙手是最好的工具。

洗臉前先把雙手洗淨,再用 39-42℃ 微溫的清水將臉部打濕。

4、清潔用品在手中加水搓揉起泡後,以畫圓的方式塗在臉上,由上而下、從內往外按摩約 1、2 分鐘。

再用流動的溫水沖洗乾淨,需特別注意髮際、鼻翼、下巴等容易被忽略的部位。

5、最後用冷水稍微輕拍臉部,可幫助毛孔收縮、保持皮膚彈性,拿乾淨毛巾用拍壓方式擦乾。

一般來說,早晚各洗 1 次臉就已足夠,油脂分泌較多的人,中午可再多洗 1 次。

但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就不能太常洗臉,以免皮膚乾癢更加嚴重。

洗完馬上保濕

由於洗臉會將皮膚表層皮脂膜暫時洗掉,皮表水分容易因此而蒸發。

所以洗臉後最好使用具保濕效果的保濕品補充水分。

並可依肌膚特性,另使用含油脂的乳液或乳霜來滋潤皮膚,鎖住表層的水分。

選清潔用品重在清潔而非保養

市面上臉部清潔用品繁多,廠商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多標榜控油、美白、除痘等特殊功效。

常讓選購的人眼花撩亂,不知從何下手。

其實,清潔用品主要還是洗掉臉上的油脂,說能控油可能「言過其實」

另外,有些產品含有「炭」成分,強調可以深層清潔、吸附油脂,實際效果恐怕沒有那麼神奇。

而在清潔用品中添加珍貴美白成分,由於在臉上停留才短短 1、2 分鐘,最後又被洗掉,皮膚也沒有足夠時間吸收。

因此想透過清潔用品達到清潔之外的功效,難度很高,不如讓洗臉回歸清潔功用,保養就交給保養品。

選擇清潔產品以適合自己最好,而如何才能判斷某款清潔用品適不適合自己。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洗完臉後的感覺,只要是「清爽不緊繃,濕潤不滑膩」。

沒有刺癢、發紅、脫皮等情形,應該就是適合您的產品。

有些人會擔心含皂的鹼性產品,如肥皂會傷害肌膚,其實鹼性成分雖然會暫時改變皮膚表面的酸鹼值。

洗後 30 分鐘,皮膚就會回復原有的弱酸性,並沒有那麼可怕。

清潔用品也不一定需要像保養品隨不同季節更換,只要適合自己膚質,多數洗臉產品四季都通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