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過敏、出油,面對市售宣稱各種功效的洗髮精。
哪一種最適合你?哪種不能用?
最近,一位準備參加研究所考試的 20 多歲上班族女性,因嚴重掉髮求診。
起先她頭皮猛冒痘痘,以為是頭皮油脂分泌過多,天天用抗屑洗髮精洗頭。
沒想到情況愈來愈糟,短短數月之內頭皮禿了一塊。
這種因為壓力大及睡眠不足引起的頭皮發炎問題,並不少見。
尤其當細菌性感染嚴重,破壞毛囊根部時,很容易造成永久性禿頭。
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揚志指出,當頭皮冒出許多囊腫、痘痘或頭皮屑、掉髮嚴重時。
最好儘速求診,找出病因,不要擅自選用不適當的洗髮產品。
「多數人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臉部保養,卻忽略頭皮也需要好好愛護。」
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感嘆,頭皮與臉部同張皮。
過度染燙、壓力和生活習慣紊亂,造成頭皮受損老化。
不僅頭髮失去光澤,落髮、頭皮屑等問題叢生,臉部線條也會變得鬆垮難看。
頭髮問題不容小覷,面對各種琳瑯滿目的洗髮產品,到底該如何選擇?
關於洗髮精的種種傳言,真相為何?
1、洗髮精也要換季
洗髮精應隨個人不同狀況時候的髮質做調整。
譬如夏天或壓力大時,頭皮出油量大,髮質偏油性,適合選擇油性頭髮專用洗髮精。
季節交替時,頭皮角質代謝敏感,就選用溫和配方洗髮精,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詹融怡提到。
2、按髮質選擇界面活性劑
洗髮精成分內容大同小異,主要功能在於清潔力,也就是界面活性劑種類。
界面活性劑如同清潔劑,可幫助油垢溶於水中被帶出。
如縮寫為 SLS、SLES 等界面活性劑,洗淨力強但較刺激,適合油性髮質。
界面活性劑縮寫為 SCS 及 betaine 較溫和,但洗淨力弱,較適合頭皮敏感、乾性、受損髮質或嬰幼兒。
中性髮質則可以任選以上一種洗髮精。
熟悉各種化妝品成分的吳珮瑄透露,她儘量不選擇刺激性強的界面活性劑。
如 12 激基硫酸鹽類 (縮寫為ALS、ALES、SLS、SLES、TLS)
而是混合多種界面活性劑,刺激性低,又可以跟孩子共用。
此外,頭皮敏感的人最好選擇不含香精及防腐劑含量較低的洗髮精。
「聞起來不要太香的,」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黃耀立提醒。
3、含矽靈 (Dimethicone) 的洗髮護髮產品會傷身?
不會,矽靈本身沒有毒性,且不會進入頭髮內部危害健康。
網路傳言的 SLS 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去污力強,缺點固然對頭皮刺激性高。
但其實目前僅在動物實驗中被證實有害健康。
且洗髮精的成分會被沖洗掉,在頭髮及頭皮上停留時間不長、量不多。
並不會經皮吸收或深入到頭皮組織內造成傷害。
「這些都是可被忽視的副作用,」馬偕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揚志肯定地說。
矽靈作用是保濕及增加絲絨般觸感,一般如粉底或潤絲精、雙效合一洗髮精中均會添加。
矽靈會在頭髮毛鱗片上形成保護膜,讓頭髮感覺起來滑順好梳理。
「有髮質變好的假象,」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提到。
矽靈的缺點是頭髮上有層薄膜,捲燙不易,且有些人會感覺洗不乾淨。
4、洗髮一定要用潤絲精?
不一定。潤絲精的功能如同幫頭髮上蠟,讓頭髮柔順亮麗好梳理。
潤絲精可中和頭髮洗淨後產生的負電荷,減少靜電產生。
能讓頭髮感覺服貼不乾澀,因此適合長髮及髮質乾燥、受損或頭髮有染燙的人。
至於潤絲精中宣稱各種功效,都是暫時性的。
目前除了證明小分子胺基酸有修復作用、維生素 B5 有保濕作用、天然油脂可讓頭髮增加光澤外。
其他成分功能有待商確,黃耀立醫師說。
此外,潤絲精成分較滋潤,儘量不要接觸到頭皮,以免加重頭皮出油情形。
5、小心宣稱「修復」、「重建」及「改善受損髮質」的產品
頭髮是死的,所有髮質改善效果只是「暫時看起來比較好」而已。
頭髮一旦受損分岔、蛋白質鏈結斷裂就不可能癒合,最好的方式就是剪掉它,詹融怡醫師表示。
6、洗髮精要經常更換嗎?
不需要,除非換季或頭皮狀況有改變才需更換。
洗髮精成分類似,只要洗完髮後頭皮不緊繃、沒有刺激紅腫,否則不需經常更換。
7、標榜天然、有機的洗髮產品最好?
今年 7 月,澳洲消基會請專家分析市售洗髮產品發現,天然成分並無法達到清潔頭髮效果。
尚且有機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也尚未被證實,因此不必迷信「天然的最好」。
8、不要使用雙效合一的洗髮精?
以學理上來說,洗髮精作用在清潔油污,潤絲精在滋潤補充油分,兩者效果相反,因此分開使用較好。
尤其髮質較油、在陽光下工作的人,最好選擇單純洗髮精,洗淨力較強。
但乾燥、受損髮質如果嫌潤髮麻煩,可使用雙效合一洗髮精,林揚志主任說。
9、洗髮精愈稠、顏色愈透明,表示品質愈好?
不一定。
洗髮精濃稠度及顏色與原料有關,有些原料顏色不透明,廠商會增色或添加珠光劑,讓產品變得好看一點。
有些則會添加鹽來增加洗髮精稠度及泡沫持久度,「與品質並無關聯,」吳珮瑄強調。
10、中性或弱酸的洗髮精最好?
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這種說法。但皮膚酸鹼度是 7.4,微酸的洗髮精較不易造成皮膚刺激,黃耀立說。
11、抗屑洗髮精,如何選擇?
頭皮屑大部份由皮屑芽孢菌引起,林揚志建議可按個人情況選擇合適洗髮精:
- 頭皮屑+頭皮紅腫乾燥:宜選擇去油力較強的,如含 ketoconazole 的仁山利舒。
- 頭皮屑+頭皮顏色正常、不癢:溫和的抗屑洗髮精,如含 ZP 成分的海倫仙度絲。
- 頭皮屑厚+頭皮紅腫、脂漏性皮膚炎嚴重:含煤焦油的洗髮精 (健保有給付),可讓細胞安定。
除非出油量大,否則建議 2~3 天洗一次就可以。
如果還是沒效,可能要考慮是否生活作息影響。
12、洗髮皂洗髮比較健康?
不一定。洗髮皂中雖不含界面活性劑,但成分為氫氧化鈉之類的強鹼。
「對於皮膚敏感的人刺激性較大,」黃耀立並不推薦使用。
事實上,專家認為洗髮精造成的問題不多。
「禿髮、掉髮等頭髮,問題九成以上與洗髮精無關,」研究毛髮醫學的黃耀立提到。
但錯誤的洗髮方式,如水溫或吹風機溫度過高、用指尖用力抓等,損傷頭皮,導致發炎及頭皮屑產生
洗髮精 (shampoo) 來自於印度語 chmpm,原意是按摩與揉捏之意。
如何正確洗髮,才能達到清潔保護效果?專家提醒注意下列事項:
- 長髮的人先利用扁平梳將頭髮梳開,較容易洗掉髮上油污。
- 取約十元硬幣大小的洗髮精,先在手心揉搓起泡,而不是直接倒在頭上。如此可稀釋洗髮精濃度,也減少洗髮精對頭皮產生刺激
- 用指腹而非指尖,輕輕按摩頭皮。
- 用溫水 (38℃) 沖洗乾淨。水溫過高 (超過45℃) 容易損傷頭髮角質細胞,水溫太低不易洗淨。
- 使用吹風機時,間隔 10~15 公分距離,避免用強風及固定方向吹太久。
至於洗髮頻率因人而異,「不舒服再洗,」林揚志認為洗頭過度,頭皮會抗議。
如果洗完頭後覺得頭皮緊繃乾澀或刺刺麻麻的,就應減少洗髮次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