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C肝罹癌機率 手機APP神算
繼二○一○年發表 B 肝引發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後,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昨日又發表 C 型肝炎感染者罹患肝癌風險預測模式,透過年齡、肝功能指數、C 肝病毒血清 RNA (核醣核酸) 濃度、病毒基因型及肝硬化等指標,可推算未來十年、十五年罹患肝癌機率,準確率高達八成。
陳建仁說,這套預估模式近期可望透過網路或智慧型手機下載,C 肝患者只要輸入關鍵風險因子,就能掌握未來罹患肝癌風險,提早採取預防措施,並定期追蹤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肝癌是國人健康「隱形殺手」,台灣 B 肝及 C 肝帶原者約三百萬人,成為肝癌高危險族群。陳建仁的研究團隊針對台灣本土一○九五名慢性 C 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進行十年追蹤,成功建立罹患肝癌風險預測模式,昨日在亞太肝臟研究學會 (APASL) 發表研究成果。
陳建仁說,追蹤發現 C 肝患者年齡愈大、肝功能指數 (ALT) 濃度、AAR (肝功能指數 AST、ALT 的比值)和 C 肝病毒血清 RNA 濃度愈高,或 C 肝病毒屬治癒較困難的第一基因型及有肝硬化者,未來罹患肝癌風險相對較高。
在這套風險模式下,每項指標各有不同風險分數,評估分數從○到廿五分,愈高分代表罹癌風險愈高。肝功能指數、血清 RNA 濃度及基因型等生化指標,C 肝患者皆可透過常規檢查獲得。
陳建仁以五十三歲的男性為例,經檢驗肝功能指數 ALT 濃度八十 U/L、AAR 比值大於二、有肝硬化、C 肝病毒血清 RNA 濃度偏高,基因屬第一型,總積分達廿三分,未來十年罹患肝癌機率達六十一%、十五年後罹癌率更高達九十%。
他表示,慢性 B、C 肝炎患者若未適當治療,終生罹患肝癌風險達廿五%;若同時感染 B、C 肝,罹癌率大幅攀升至六十%。
中央研究院士、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指出,C 型肝炎主要透過性行為、輸血、針具等血液接觸感染。B 型肝炎只能治療控制,但 C 型肝炎有機會治癒,透過這個模式的診斷,可望大幅降低患者罹癌機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